颜林林的个人网站

生物学是文科吗?

2024-01-17 10:06
题图
(题图由AI生成)

生物学常被当作文科,这一点我是能理解的。中学时学习生物,大量细节知识内容,都需要囫囵吞枣地记忆下来,以便考试所用,典型的“文科”行为。即使上了大学,专业课上开始把纷繁内容组织起来,呈现出系统性、层次性、逻辑性,但需要记忆的内容,依然是“沉重”(而“甜蜜”?或许吧)的负担。此消彼长下,对需要精确计算的数学及相关方向,在我大学本科时期,(生物学专业)相比其他专业,就相对没那么高要求了。这或许不是一件好事,它让我在数学方面没有得到足够多的训练,以至于我至今仍不得不为这块短板而继续死磕努力。

大学毕业后,我走入了另一个极端,从事了软件开发的行当。这是个几乎可以完全确定的“精确”学科,软件编程语言从语法设计上就排除了二义性,使得程序执行结果是可以被精确预测的。所有程序表现的“灵异现象”,不管如何用feature加以粉饰,本质上都是隐藏的尚待解决的bug。有了这样的基础,我再重新切入生物信息学这个领域,也就顺理成章了(当然也经历了从“精确预测结果”到“基于概率统计得出结论”的转变)。最终拿到的博士学位,也是“理学”,而非“工科”或“文学”。

文理分科,是从高中开始的,然后在大学填报志愿上体现得淋漓尽致。文科生和理科生之间划分得泾渭分明,让几乎每个人都拥有了标签、被打上了刻板印象。以至于当年我们在校园机房里发现的某个巨型病毒(在当年386/486电脑上,该病毒由于使用了C语言编写,自带一个C库,于是大小达到惊人的2MB,一张软盘都存不下来),追溯发现竟然出自隔壁班一位文科生之手,大家都惊为天人。

我是在北大读的硕博,也许是受到校园氛围的影响,那时候曾经很喜欢从学校图书馆借出各种人文学科的书籍来翻看。这种身在理工科,却总想窥探下社会学科甚至艺术学科的习惯,一直延续到了今天(当然这其中也不乏来自我家央美科班出身的夫人的长期影响)。而在我了解人文学科的过程中,我发现如今的众多社会学研究,早已渗透进了大量的“精确”的数理统计方法、概念和逻辑,一点儿不弱于我在生物学中看到的研究内容。学科之间的彼此融合,早已模糊了文理分科,也正是这种彼此交融,让每个学科都焕发出全新的勃勃生机。

前些天去小学参加家长会,听孩子的数学老师(注意是数学老师,而非语文老师)强调说:一定要(让孩子)学好语文,将来的中考高考,都是“得语文者得天下”,因为如果语文不好,理解能力不够,数学的应用题,会连题目都读不懂,更别说算对和做对了。这反映出,如今从小学开始,就已经在注重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,真正从注重综合素质及灵活运用能力的角度,完善教育过程了。

我们正生活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,单一学科的学习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。文科和理科从来都不应该是彼此隔离的存在,文理融合不仅是教育的趋势,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。

--- END ---

注:本文首发表于“不靠谱颜论”公众号,并同步至本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