颜林林的个人网站

博士其实并非博学之士

2024-01-13 23:38
题图
(题图由AI生成)

小时候,我曾望文生义地将“博士”理解为“博学之士”,认为只有日以继夜地多读书,读到眼镜如瓶底厚,才能用知识塞满大脑,才当得起这所谓“知识渊博”的称号。

多年以后,当我亲历了攻读博士学位的过程,才发现自己走在一条完全相反的路上:博士代表的是在特定领域的钻研和专精,这种专精通常会局限在某一狭窄领域,深入探索和专业沉淀。博士们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,提出独到见解,解决行业难题,开辟新的研究方向。也因此,绝大多数博士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之外,与普通人并没多大差别,甚至在某些常识性问题上可能还不如普通人了解。

最近,我正在阅读戴维·多伊奇所著的《真实世界的脉络》。该书第一章关于“万有之理”的论述,提到一个观点:科学家在探索发现新知识时,都会尝试用更简洁的理论来解释新现象,同时这些新理论还需包含原有理论(通常作为新理论的一个特例)。知识积累的过程,表现出一种很奇妙的特性,就是知识会越发展越“少”。

博学,不应是对所有信息的一网打尽、记忆每个细节(今天,有了如互联网和ChatGPT之类的大模型,我们就更不需要做这种机械式记忆了),而应是掌握能够串联、概括这些信息的抽象框架。如果能用这样的框架高效应用知识,岂不是达到了我们的目标?这就像是一种“压缩技术”,将我们发现的知识,最终浓缩成一件精美的工艺品,从任何角度都总能看到最璀璨的光芒。走在知识创造之路上的每一个人,都在使用各自手中的锤凿,雕琢这件工艺品,为其增添独特的力度和意义。这是个有趣的旅程。

--- END ---

注:本文首发表于“不靠谱颜论”公众号,并同步至本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