颜林林的个人网站

我在创业中的抉择与思考(中)

2024-01-09 23:56
题图
(题图由AI生成)

今天,我们继续探讨创业的话题。

在《我在创业中的抉择与思考(上)》中,我已经分享了三个方面:

创业 vs. 打工:自由的抉择

合伙 vs. 单干:合作与独立的权衡

融资 vs. 自筹:资金来源的选择 这篇,我将延续这些话题,探讨其他一些关键抉择。

在开始前,我想补充一点新的信息,它与上次讨论的“自筹资金”密切相关:上次文章发出后的第二天,也就是2023年12月29日,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》,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,应该是将公司注册资本,由认缴制改为限期认缴制,要求在五年内缴足。

与通常理解的“法不溯及既往”有所区别,这次的修订,出于执行层面等各方面权衡,它是需要“溯及既往”的。也就是说,即使是已经注册成立的公司,也需要按照工商注册信息,在规定期限内缴足注册资金。这就意味着,我们将不会再看到大量的虚报资本的假巨无霸,在一个仍需要依靠注册资金数来部分反映规模和可信度的市场,这确实是件好事。

接下来,进入今天的正题:

  1. 专注 vs. 多元化:权衡深耕与拓宽边界

对于大多数初创公司来说,保持专注是关键,因为这意味着将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。然而,对于像生信这样的跨学科领域,专业的性质决定了其多元化的潜质。生信专业需要同时具备生物学、统计、计算机等知识或技能,而发挥领域也很宽广,诸如医药、农业、材料等都有用武之地。因此,多元化对于生信来说,不仅是选择,更是一种天赋的优势。

专注意味着在一个领域深耕细作。这需要时间,也需要勇气。如果盲目孤注一掷,美其名曰“专注”,却无实质行动,则结局也大概可知。创业的每个赛道上,参与者都不孤单,有的甚至很拥挤。所以,永远不要说“我没有竞争对手”,这话只会暴露自己夜郎自大,从未做过市场调研。竞争的普遍存在,意味着都在争抢存量市场,这种局面,最终将只有少数人能胜出,于深耕细作中获益。其他大多数陪跑者,如果不想就此倒下和放弃,那就得认真考虑增量市场,即通过多元化或新路线的探索,开拓新的市场和需求。

以我自己为例,我目前正在考虑从做科研服务起步。但这样的业务,在行业中已经非常卷了,姑且不说与诺禾、华大这样的行业巨头相比,我显然无法胜出,就算跟其他大大小小的公司竞争,最后很可能也是陷入价格苦战的结局。因此,我在尝试挑选更具挑战、定制程度更高的项目,作为切入点,同时也考虑结合我自己在IT和软件研发等方面的个人优势,提供其他诸如定制化软件开发的附加服务。在这些难度较高的项目上,大公司与小公司之间的优势差距被缩小,而小公司还可以反过来利用自身的灵活性,实现局部超越。定制化的结果,必然会快速导向“被动”多元化,这时,时刻提醒自己保持“专注”,把握好“多元化”的尺度和范围,就是生死攸关的大事了。

  1. 快速增长 vs. 稳健发展:寻找适宜的增长路径

“快速增长”,自然指的就是最近十多年互联网大肆宣传的增长黑客那一套。我个人认为,这种快速发展模式,更适合资本密集型的玩法。所以,正如我在“融资 vs. 自筹”中所考虑的,我不太可能做这样的选择。我更倾向于“稳健发展”,因为这对个人小规模创业起步而言,会更友好,风险也更可控。

同时,如前面提到的,新公司法规定了限期认缴制,这是要在规定期限内,实打实地投入真金白银的。作为公司拥有者和管理者,这种切肤的体会,当然就更加注重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。一定要有足够的把握,能够形成盈利,才该考虑启动一个项目。

当然,从另一个角度说,规模过小也存在问题,它会限制公司进行试错,进而影响到创新。而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,是需要靠一定规模才能撑起的。所以,在通过稳健发展验证好基本的商业模式及其逻辑后,就应该设法把快速增长的策略提上日程。当然,最理想的情况,是公司业绩规模能持续增长,而公司人员规模却始终保持相对较小,因为人员沟通成本的增加是指数级变化的。

  1. 利润追求 vs. 社会责任:平衡商业成功与社会贡献

创业追求利润是理所当然、天经地义的。甚至可以说,不追求利润的创业,才是不务正业瞎胡闹。但是,切忌走入另一个极端,即纯粹只为了追求利润。做恶是很容易被反噬的。

在今天,手机和电脑已经是我们日常不可或缺的存在,但放在二三十年前,我们会对此难以想像。我们应该采取类似的思考方式,考虑什么东西在二三十年后会变得不可或缺,并让自己亲身投入该事业的诞生和发展,这才是值得一生追求的目标。也只有这样的目标,可以让我们避免纯粹追求利润,而忽视了初心和社会影响。

以生信为例,从短期来看,大多数人想到的,可能会局限于科研服务。但从更长远的视角看,生信本身具有无限潜力,我们应该可以从海量的数据提前探索并发现未知的知识(然后再通过湿实验加以验证),我们应该可以帮助最前沿的科研课题寻找最合适的策略和路径,这些更具系统性、全局性、且新颖的洞见,以及随之而来真正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,不正是生信这个专业,从一开始就最向往和追求的吗?

这次分享的三点,其实都不是简单的“二选一”型,而属于“既要还要”型。在创业的不同阶段,需要根据实际情况,做具体的更细致的权衡,以把握好相应合适的占比分配。

总结以上,创业的路途充满了选择和挑战。我们一起努力。

感谢你的耐心阅读,希望我的这些分享能对你有所启发,也欢迎与我交流。后续的内容,敬请期待下篇。

--- END ---

注:本文首发表于“不靠谱颜论”公众号,并同步至本站。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