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魔法,白魔法,能摸鱼的就是好魔法
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,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。
在科研的这条路上,长路漫漫而又充满未知和艰辛,适合一群人一起走。所以,前年初(准确说是2022年1月8日),我在几位小伙伴的一拍即合下,拉了一个互相监督读paper(文献)的微信群,模仿读书群的规则,约定每月至少需要读一篇paper并分享打卡,“一起精进60年”。
到如今,马上就满整整两年时间了,群人数最高时曾达到80多人(曾短暂超过读书群),几乎每月都有(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而)离开群的,至今(我写本文的当下)只剩22人。可见,即使像读paper这种对科研来说不可或缺的日常基本功课,也是反人性到大多数人连每月一篇都难以坚持下来的。
既然这么难,能不能想想办法呢?
最近,我发挥一个人单干“可以走得很快”的优势,写了个小程序并发布出来,提供了基本的打卡功能,缓解了我自己的工作量(要知道,过去两年,我都是手工在统计微信群里的打卡记录,这真是个不小的工作量;还好坚持参与打卡的人数始终不多,减轻了我很大的负担,当然这也导致我把小程序开发拖延至今Image)。
此外,我在小程序中,还刚加上了一个“用GPT总结”的新功能,从此以后,读paper打卡也有了魔法加持的摸鱼神器。真不知道这是好是坏,所幸群友的回复给了我信心:“使用GTP摘要的同时会使使用者接触这些信息,从而被动阅读,读文献的本意是理解其意图,所以这样并不会使人滥竽充数,并且可以最大化地节省时间”。若真能如此,把时间花到思考科学问题本身,的确应该会是好事。
下面这段视频展示了该“用GPT总结”的操作过程(注:后续随着软件升级改版,界面和操作都可能发生变化),来感受一下:
这个小程序,秉承了原微信群的理念,不强制要求用户实名。它甚至允许用户无需登录(仅仅由于展示需要,只需提供一个昵称)就可以进行内容查看和分享打卡。分享打卡的内容,我会放在网站(https://paper-hub.cn/group/xiangma/)和小程序上公开展示,并按月统计排名。因此,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展示自己(在读别人的paper时的)学术见解的机会,除了锻炼自己学术思考外,无论是否实名,都是一种个人品牌的塑造过程。
有兴趣的读者,不妨扫描这个小程序码看看(程序匆忙上线,只为快速迭代,如有问题还请多多包涵):
Image
这个小程序和对应的网站,我是完全开放了源码(遵循MIT协议)的,欢迎围观和参与:
https://github.com/yanlinlin82/paper-hub.cn/
https://github.com/yanlinlin82/xiangma-paper/ 是的,我应该属于“恨不得把自己所有关于操练魔法的底牌全部都摊出来”的那一类魔法师(关于这个理念,可以参考我上一篇文章《我对知识开放的理解和态度》)。接下去,我会在这两个项目上持续改进,完善各种有趣的功能,这样才能为“精进60年”的漫漫长路增加更多乐趣。也欢迎各位读者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,大家一起学习进步。
另外,有兴趣加入我们“响马读paper”群的,可以微信加我(微信号:yanlinlin82,请注明来意)申请进群,一起学习。当然也欢迎老群友们回归继续,毕竟60年的约定始终是有效的。
最后,我为自己打个小广告。运营这个学术社群,完全出于我和小伙伴们的个人兴趣和热情。在这个过程中,为了实现网站和小程序,我也在倒逼自己快速学习并掌握相关技能,包括微信小程序开发、Python Django程序开发、云平台服务搭建、数据清洗处理等。之所以借机反复练习这些,是因为我(代表我自己,也代表我的公司,参见《我在不惑之年的扬帆启航》)计划了接下去会开始做一些数据服务类的在线产品出来,以帮助有需要者更高效地开展自己的科研工作,这些IT技术会是所需的必要基础。有兴趣的读者也可以继续关注。若各位刚好有相关需求,希望委托我进行开发,或希望与我合作开发的,也都欢迎随时私信我详谈。
注:本文首发表于“不靠谱颜论”公众号,并同步至本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