颜林林的个人网站

我在创业中的抉择与思考(上)

2023-12-28 23:58
题图
(题图由AI生成)

多年前,我曾是Gentoo Linux操作系统的重度用户,对其倡导的“一切都关乎选择”(原话应该是“Gentoo is all about choice”)奉为圭臬。Gentoo对其用户的要求近乎苛刻,这种代价换来的,是用户(相比使用其他操作系统)获得了最大的自由选择权(很像日漫《Hunter X Hunter》中描绘的“制约与誓约”)。而这种使用习惯的培养,后来延伸到了我生活的方方面面,包括如今的创业(突然有种“我命由我不由天”的悲壮感)。 这一篇开始(一篇应该写不完),我就来谈谈与创业有关的一些重要抉择,以及我(大多通过书本学来的、纸上谈兵的)感悟和思考。

  1. 创业 vs. 打工:自由的抉择

创业必须考虑如何盈利,来养活自己和一大群人,远不像打工那么轻松,也绝不可能做到“只醉心于技术”。所以,若有人向我咨询“是该创业呢,还是该打工”这个问题,我会像过去许多真诚劝阻过我的朋友们一样,明确地给出“打工”的答案。 然而,我现在显然是知行不合一的。与选择使用Gentoo一样,我被艰难模式所吸引,追求更多的选择自由权和未来的近乎无限的可能性。最近还有猎头朋友找我,询问是否考虑某些机会,都被我以“我不认为自己现在的能力在该岗位上可以获得期望的薪资”婉拒了。这些年不断复盘,我非常清楚自己擅长什么、不擅长什么,但别人不清楚,甚至很难通过有限的接触就搞清楚,于是便会出现诸如“请提供上一份工作的薪资流水”来强行被外行定义内行的局面(我从理性上能理解,但从感性上并不能接受)。 相比把自己置于一个被已有企业文化框架限定的选择,我更希望自己能够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框架,哪怕这意味着需要接受(来自客户的)更严格、更苛刻的限制。客户的苛求是合理的,这是完善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动力;相反地,企业内部的苛求往往只是内耗。对此,打工者往往无力反抗。创业时,应对此保持警醒。 2. 合伙 vs. 单干:合作与独立的权衡

著名的YC曾明确表示过,他们不投资只有一位创始人的项目,这引领了“但凡创业都要找合伙人”的风尚。但在看过合伙失败的大量案例后,我对这些“连朋友都做不成了”的结局,是恐惧至极的。我一直在考虑,他们到底出错在哪里,我能否有效规避相应的问题。但至今还是没有足够稳妥的答案。 于是,我暂时选择了单干。单干意味着需要独自承担所有风险,但它能确保我可以完全掌控决策。即使遇到极端情况,我也不至于因为不想看到合伙人承担更多而做出违心决策。这应该能让我更专注于业务本身。至少,在创业早期,这是更有利的。 跟谁合伙、怎么合伙,是个需要谨慎考虑的决定。如同原生家庭的问题,很多冲突其实出现在个人边界不清晰上,彼此都觉得是为对方好,最终结果却是互相伤害。因此,事前的清晰约定,应该是最重要的保障,这些关乎财务、战略、法律,我需要继续深入学习,以便在业务发展壮大到需要与人合伙时,能以“成年人”的心态和能力稳定关系,减少摩擦,形成互惠互利的合力。所以,当有人向我提出合作意向时,我未必会特别快回复和答应,主要原因是我还在思考和寻找最合适的、对双方都有利的形式,还请谅解! 3. 融资 vs. 自筹:资金来源的选择 企业无论想做什么,都需要资金,哪怕是雇佣自己当牛做马,也应该给自己发工资。资金可以通过多种不同渠道来源,如很多人所盘算,最理想的当然是融资,一举走上财富自由之路。很可惜,这是错误的想法;很幸运,我在走出这一步之前,明白了这是错误的想法。 融资是一种杠杆,而且是一种成本极高的杠杆。在创业之前,学习股市投资是相当有用的,这会逼迫自己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,与“忽悠投资者(韭菜)一笔钱”是完全不一样的。如果不是期待极高回报,谁愿意把真金白银投入一个自己完全不理解、创始人自己都心里不一定有底的项目呢?这也是我之前提到的那句“除非我有超过80%的信心能在三年内为投资者带来十倍以上的回报,否则我宁愿重新投入求职市场,也不愿寻求风险投资”的思考基础。 所以,我现在选择从自己少量的积蓄开始,小本经营,验证想法后,逐步积累并扩大业务。这种谨慎行事,可以让我自己的风险可控,胜过几年后被风投追着要求这、要求那,不得不做出很多违心抉择,要稳妥得多,也更符合我自己的性格和风格。

果然一篇写不完,剩下的改天再继续。 感谢你听我唠叨这么多,这些思考对我自己挺有用的,我希望它们对你也有所帮助。如有不同意见和建议,也欢迎跟我私信交流。

--- END ---

注:本文首发表于“不靠谱颜论”公众号,并同步至本站。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