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药代表与产品经理的共通智慧
《像医生一样思考:专业医药代表从入门到进阶》,康震、吴鹏、张旭 著,化学工业出版社,2013年1月出版。
这本书我是两年前读的,它一改我对医药代表这个职业的印象,让我从一个多方互惠共赢的角度,来重新理解医和药之间的关系,以及相关的整个行业是如何实现良性循环的。医药代表并不是简单的销售人员,只照本宣科地做产品介绍和兜售,他们可以成为医生的伙伴,帮助已经被业务占满几乎所有时间的医生们,去不断优化诊疗过程。他们可以向医生传达药物相关的最新临床试验结果、相关的不良反应及可能的应对策略、不同产品之间的权衡(包括从药物代谢等角度提供信息),这对于医生在不同患者之间做出取舍是有益的。同时,他们可以接触到一线患者、护士、以及其他相关方,将许多重要的信息及时反馈到药企的药物研发过程中去,以帮助药物进行评估和改进。当然,这些都是理想中的情况,需要医药代表对自己有高要求(比如平时一有空就多读文献,包括在医生办公室门口等待的时间,都可以利用起来读文献),并不断进取,才有可能。然而,不能因为现实艰难,我们就放弃理想的目标。有目标在,我们才能知道该朝着什么方向努力是合适的,而不是甘于摆烂。
这次我是重读本书,因此我考虑将它与另一本书放到一起来阅读和思考,尝试下“双书评”。这另一本书是:《俞军产品方法论》,俞军 等著,中信出版社,2020年1月出版。
其实这后一本书我也是重读。此前有朋友告诉我,我当时在读的《人人都是产品经理》,仅属于入门级读物。于是,我后来就试着找本不那么初级的,就翻到了这本《俞军产品方法论》。这本书的内容比较松散,但的确够高级和够深入,它几乎就是俞军参与滴滴打车这项产品从头研发的实战经验分享,其中穿插各种产品特性及运营策略制定的思考,包含了经济角度的权衡和对人性的思考。对于思考创业是颇有启发借鉴意义的。此外,关于产品经理这样一个非常难以量化考核的职位,关于其招人用人留人,本书也作为重点之一,详细介绍了各种经验教训和建议。值得一提的一点,即使这样一本洋洋洒洒、看似包罗万象的语录集或心路集,受限于所处时空和认知,也总有力有不逮之处。比如,最近刚爆出的新闻,滴滴因信息安全而被罚巨额罚款,从这本书中去搜寻“法律”一词,仅寥寥几个有限的地方,无关痛痒地提及而已。
这两本书看似领域差异巨大,但都有个共通之处,即如何站在用户(或客户)的角度去思考问题。只有通过换位认真思考,才能把药物销售工作和产品设计工作做好、做到位。此外,作为医药代表的不断自我提升的过程,未尝不是一个将自己打造成为更好产品的过程。
注:这篇书评首发于“响马读书群”和“栖梧线上书影会”,后同步至本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