颜林林的个人网站

财富与真理,藏于时间之中

2022-01-31 17:26

Image (图片来自Pexels.com)

1

今天除夕,终于连续日更了30篇原创,把这两年立下的关于公众号的flag,给勉强赶了回来。

倒逼和挑战自己的同时,也给2022年开个局,以便在今年内,真正做些不一样的价值出来。都说人一辈子大概也就900个月,每月一格地展示开来,一张A4纸就能全部画下,这眨眼间又划掉一格,刻痕之痛已麻木,只知是需更精进一些。

物理学的时间是均匀的,而现实人生的时间却是加速的。这是成长的副作用。经验和知识积累,让我们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做更多事,产生更多想法,创造更多价值。相应地,“一眨眼”翻过的日历页数,当然也更多。

不过,这并不值得焦虑。决定人生质量的,除了长度外,重要的还有宽度和厚度。更何况,随着生物科技和医学实践的快速发展,人的平均寿命也在不断增长。余生会不断延长,我们甚至有可能跨越拐点,进入“年龄寿命比(年龄除以预期寿命的比值)越活越低”的奇迹年代。

所以,我们更该考虑的是:“如果有足够时间,你想把时间花在哪里?”这个问题比“如果只剩下一天(或一年)能活,你想做什么?”更难回答,却更有意义。我们习惯于放弃很多儿时梦想,习惯于甘于平庸,只因为已经提前自认为“诸事已不可能”。

2

人类文明在工业时代快速崛起,得益于石油能源的开采和广泛应用。而几乎在任何一个时间段中,都总有人信誓旦旦地宣布,全球石油能源由于不可再生,已经“最多只能再维持使用XX年”。这些宣布不无道理,而且往往数据详实、推理逻辑合理,颇有说服力。可事实却是,所宣称的最后期限,总一再被推迟。 究其原因,是因为不断有新的油气资源被发现,同时对能源的开采工艺与利用能力也在持续提升。这些都在不断延长“最多只能维持使用”的年限。虽然“夕阳产业”的“夕阳”依旧在不断接近地平线,但其接近速度却应该是在不断放缓的,只不过谁也不知道最终平衡点会收敛到哪里。也许某一天,会被某种突如其来的新能源完全替代,那原来的问题,也就不成其为问题了。 这个过程有点像是“阿基里斯悖论”所描述的场景。阿基里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跑步健将,以奔跑速度著称。人们假想了一场比赛,让阿基里斯与乌龟进行赛跑,由于公认阿基里斯必定比乌龟跑得快,所以大家把乌龟的起跑线安排到了阿基里斯的前面100米。跑步开始,阿基里斯与乌龟一起行动,奋力向前。当阿基里斯到达乌龟开始所在的起跑位置时,乌龟已经往前爬行了数米。接下来,阿基里斯继续向前,努力追回乌龟超出的这数米,当他到达乌龟的这“第二个起跑位置”时,乌龟又一次到达了更前面的某个位置。于是阿基里斯继续朝着这“第三个起跑位置”狂奔……无论经历多少次追逐,似乎阿基里斯总是与乌龟还相差着某个距离。最终结论: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。 这个问题让拥有简单数学知识的小学生来做,是可以轻易回答,而不被绕进这样的狡辩逻辑的。上面的悖论,完全是把时间做了某种无限分割后,才推出了奇怪的反常结论。 时间似乎具备能偷偷藏起某些东西的能力。 3

在《财富的起源》一书中,有一段对传统经济学基础假设的抨击,并由此试图达成某个雄伟的目标:“从根本上改变科学研究的方法”。

在微观经济学中,有个最基础的概念或假设,叫做“经济人”,即“假定人的思考和行为都是理性的,唯一试图获得的经济好处就是物质性补偿的最大化”(这句话来自人邮出版的《微观经济学》)。这个思想应该起源自亚当·斯密的《国富论》,奠定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,诸如供求关系、生产消费、成本效益等计算都据此发生,众多纷繁的经济现象从此变得可以被统计计算和推理预测。

而这些假设在《财富的起源》中被颠覆:

“大部分传统经济学模型实际上并没有考虑时间因素,它们只是假设经济会瞬间从一种均衡跳到另外一种均衡,而均衡与均衡之间的瞬变条件是无关紧要的。如果模型有时间概念,通常包括“短期”和“长期”两种,或者是一种想象的虚拟索引时间(比如博弈论模型中的回合次数,许多宏观经济模型中的世代数)。很少会有模型可以容纳正常时间概念里的分钟、小时、天和周。然而,时间在现实世界的经济现象中毫无疑问是非常重要的。人们需要时间才能设计、生产、运输、销售产品,获取信息及作出决策。这些事情所需花费的时间将影响我们对于经济动态的理解。 “我们可以用一个老笑话来解释这个问题。一个老年经济学家和一个年轻经济学家在街上走路,年轻的经济学家往地下一看,看到一张20美元的钞票,于是说:‘看,这儿有一张20美元的钞票!’而老年经济学家回答:‘瞎说,如果街上真有一张20美元的钞票,早就被人捡走了。’” 现实世界往往是由无数“并不理性”的人作为主体构成的,而且通常都处于“从一种均衡走向另一种均衡”的过程。处于均衡状态的场景是非常特殊和罕见的。

这也是着眼于“时间”角度,更值得关注的内容:关注不同均衡态之间的转化过程,以及转化速度;将其不断切分,以还原出另一些“真相”,那些单看某个时间截面,无法得出的“真相”。

4

在著名畅销长篇科幻小说《三体》中,讲述了三体文明世界的境况:拥有三个太阳,三个太阳进行着没有规律的三体运动,它们与三体世界的地球之间的距离忽远忽近,以至于在三体世界的地球上,天气变化无常,三体人完全无法对气候和历法进行准确预测和规划,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,文明被瞬间毁灭,成了反复出现的常规命运。

这段背景,源自“三体运动难以一般性地解析求解”。但如果诉诸模拟计算,在已知其三个太阳的质量及某个时间点的各自空间坐标后,依据万有引力定律,即可计算得到后续任何一个时间点的天体运行结果。这种模拟计算,非常依赖于初始状态的观测准确度,由于蝴蝶效应的存在,初始状态的微小误差,在后续足够长的时间里,完全可能导致极大的不同命运走向。解析方法是理论上的模型,因此预期可以避免这样的误差积累放大的问题。

这是对同一个问题的两种不同解决策略,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,会有交汇的地方。在数学、物理和化学等学科中,大家普遍会追求解析的方式,而在生命科学中,由于大多数生物学过程的基础规律都尚未被有效揭示,解析方法大多难以奏效,因此更多会仅仅截取有限的时间截面,研究某些均衡态或特殊场景。

最近二十年的生物技术高通量检测方法的快速发展,以及其应用方向的升级迭代,也体现了这样的趋势。从芯片到测序,从单一组学到多组学,从整个组织样本的测序,到单细胞测序,现在还发展到能够保留空间信息的测序,分辨率也从多个细胞逐步提升到单细胞,甚至往亚细胞结构发展。越来越多的生物学原理细节被揭示。然而,在时间维度上的探索却依然有限。可以预见,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改进,我们将有机会在不破坏(或不明显破坏)生物组织样本的情况下,获得间隔时间越来越短的频繁采样数据,并由此探索藏于时间中的秘密。在那些目前尚未被触及的截面之间的“无限可分”的时间尺度中,必定隐藏着不可估量的价值,既有财富,也有真理。

--- END ---

注:本文首发表于“不靠谱颜论”公众号,并同步至本站。